“无名译者”金晓宇:别叫我“天才”

时间:2023-01-08 21:11:48 | 浏览:13

电影《美丽心灵》中,天赋异禀的博弈论大师,数学家约翰·纳什“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疾病”。杭州50岁“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身所患双相情感障碍共处,十年间用仅能看到的一只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余万字的外文译著。金晓宇的部分译

电影《美丽心灵》中,天赋异禀的博弈论大师,数学家约翰·纳什“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疾病”。

杭州50岁“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身所患双相情感障碍共处,十年间用仅能看到的一只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余万字的外文译著。

金晓宇的部分译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这是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艺术与现实的互文。

真实生活中,金晓宇、父亲金性勇、母亲曹美藻,两代人相互扶持走过风雨境遇,凭借信念与爱,保护着人之为人的体面。

1月18日,当我走进金晓宇家时,他和86岁的父亲正坐在摆满桌面的译著后面,平静地等待新的造访者。

比起天才传说,金晓宇的翻译才能表现得更加踏实具体——始终专注,经常较真,忍常人之所不能,将冷板凳坐穿。

找到媒体时,金性勇含泪完成了口述。他说:“我感到很孤单,希望有人听听我们的故事。”

金性勇正在接来访电话。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不完美小孩

老屋约60平方米,屋内昏暗、陈旧、无序。这是金晓宇(父亲称其“小宇)一家人自1988年生活至今的地方。

更狭窄的一间屋子是小宇的卧室,屋内一窗、一床、一桌、一柜、一书架。书架上零散堆放着书籍,更多是不同语种和版本的辞典。小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唇边一层薄须。绝大多数时刻,他就这样没有表情地坐在这里,面对着电脑。

1月19日,金晓宇坐在电脑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童年时一次意外,让小宇右眼晶体破碎。高中辍学,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交替间歇发作。1992年开始,小宇几乎每年都要去医院。

要不要给小宇开残疾人证明?金性勇心里不安。他总不想承认自己的儿子一生将会是残疾的。但是父亲希望孩子未来能走得更顺,咬了咬牙,最终小宇被医学认定为精神二级残疾。

眼睛坏掉后,小宇上学越来越没信心,躲在家里看书,放弃了高考。在他的人生弹簧里,往后是被“狠狠压扁”的日子——复读、去工厂打工、读书、退学、自考、自杀未遂、去新华书店和浙江教育书店做兼职……他不想与人打交道,于是把自己关在家里,自学语言。

父母的工资挤出来炒股票,想为儿子多留些钱,奈何投资失利,母亲曹美藻身体顿然垮掉,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卧床三年。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一下子遭遇了两种让人类束手的精神类疾病。

命运的小舟在生活的巨涛中摇摇晃晃,一家人沉浮与共。

小宇最近一次被关进医院,是因为一个人跑去了温州。那是病情发作的前兆,他没告诉父亲,失联了一天一夜。父亲又一次把他送进了医院。小宇在医院里没有意识地吃饭,没有意识地睡去。医院于他是个令人“害怕”的地方。

这一住就是两月余。没有人曾料想到,出院后他没有妈妈了。

1月19日,金性勇坐在家中,墙上是爱人的遗像。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较真的“画匠”

《本雅明书信集》的样书,是金晓宇去年12月份在医院拿到的。金性勇把书送到医院门口,由护士转交。翻译这本德文书,小宇花了两年多时间,煌煌53万字。

在家期间,小宇自学了德语和日语,巩固英语。他认为学习语言的经验是相通的,最开始看德语教科书,然后看翻译相关的专业书,再之后读原文小说。“我学一门外语,至少要读20本原版小说。”金晓宇说。

有时原文看不懂,他就去图书馆拿一本又大又厚的字典查。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他看完了几乎所有德语和日语教材。

金晓宇房间内书架上摆放着许多辞典。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早期,他用收音机听广播。“在短波收音机上可以收听到英语和日语广播。我从小就用那台收音机,用了十多年,后来家里买了电脑才开始看剧,日剧看了60多部,就为了学语言。”

每次翻译时,他都先将原文通读一遍,再十页十页地翻译。每十页再次通读,每三十页做一次备份。翻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期间,导演的每部作品他都至少看了两遍,书中提到的电影细节还会反复对照。

小宇用过三台电脑。第一台是父亲花一万多元买回的大联想机,小宇发病时家里电器都被砸坏过,但没砸过电脑。还有一台崭新的、键盘上覆盖着一层保护膜的笔记本电脑,是表哥最近送来的。

强度最高时,小宇吃完早餐就开始翻译,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为了保持好体力,他每天用一个小时,散步三个公交站的距离。

金晓宇家的另外一部分辞典。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他的翻译语言平实,常用短句。读者评价他的文字“准确又细腻,比原文还好”。有时他去图书馆看到长长的借阅记录,觉得“更加不能出错”。对待注释他也十分较真,多年来,文稿的“第一读者”金性勇只挑出过一处错误。

十年翻译22本书(其中2本未出版),内容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等多个领域。小宇自己写道:“据业内人士反馈,这个速度相当了得。殊不知里面有多少自己的努力和老天爷的恩赐。”他觉得老天既然赐给了他这个本事,就得往前赶路。

小宇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是个‘画匠’”。翻译就像描画,描得越贴近越好。

翻译的稿费并不高。他曾跟父亲说,苦是苦,乐趣也有不少。“如果我不得病,可能就把时间浪费掉了,我把这事儿好好做下去,你也不要太为我难过。”

他在这600多万字中,搭建了一个属于很多人的世界。他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场景。

他几乎从不主动表达,但他在这庞大的文字世界里歌舞哭笑。没有了形体的紧绷和束缚,那是一个自由舒展的地方。

1月19日拍摄的金晓宇家的客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小车不倒只管推”

大约一个月前,小宇出院回家了。金性勇临近家门才敢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50岁的金晓宇抱住父亲大哭出来——这是他在不发病时鲜少出现的激烈情感表达。通常,他看起来面无表情,也许是常年服用稳定情绪药物的副作用。

他拿起笔,在纸上回忆起和母亲的往事:“母亲在很大程度上规划了我的翻译生涯。按倒叙来说,她通过校友会与留校教课的陆教授交流沟通,再通过陆教授的女婿的篮球朋友,也是出版达人杨先生为我谋得了第一个试译的机会。”

金晓宇写下对母亲的回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母亲曹美藻不仅是当年的高材生,还培养大儿子考入复旦大学,大儿子后又到澳大利亚定居。唯有小儿子小宇成为夫妻俩最深的牵挂。

曹美藻对小宇管得很严,按小宇的说法,“她在我人生的道路几次关键环节(替我)扳动轨道”。小学时,她让小宇转去更好的学校,长大后小宇想学历史,她却想让他学国际贸易,也想尽办法让他变开朗。小宇很在意母亲的话,却又不知所措。

“她生病之后,对我的控制力减弱了。”小宇说,语气中不知是轻松还是遗憾。

金晓宇家中墙壁上有他儿时写的“挺不情愿的”字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小宇译的书,被堆放在客厅一块木板上。这木板下就是母亲生前常用的缝纫机。这台缝纫机,是小宇“失控”时也没有碰过的另一件“贵重”物品。

母亲踩着缝纫机踏板的声音,就像一支摇篮曲。小宇穿着母亲做的衣裳,四季觉得温暖,小宇不砸它……

曹美藻“痴呆”了三年,小宇从没对她发过脾气。买菜,洗脸,每两小时接一次大小便,抱着母亲上下床。他记着母亲的好。

当小宇从医院回来,想要“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母亲”时,她却毫无知觉地走了。

小宇记得母亲常说一句话,“小车不倒只管推”。“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问我,随即自己给出了答案“就是我生病了也要把我推出去,不能一直待在家里”。

这是她生活的信念。小宇的车没有倒,那就得继续往前推。

金晓宇翻译的《本雅明书信集》样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我们不分开

对于《本雅明书信集》的样书,金性勇提了几点意见。除了在文字上把关,他也把关于装帧设计、开本尺寸的想法都告诉了编辑。

“我爸爸很有耐心,在我生活里扮演了很多角色,帮我跟出版社编辑联系,给我做助手,以前还帮我校对,改得很仔细。”

金性勇也爱好读书,尤其喜欢屠格涅夫。196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天津药物研究所做研究,后又调到杭州民生药厂(今杭州民生药业),行事认真细谨,“做实验都要自己去看过才放心”,退休后还在做产品评估和资料工作。

每天清晨,金性勇不敢起床太早,他怕打扰小宇睡觉。

客厅里没有电视,不仅因为小宇砸坏过三台,更是因为他担心会吵到小宇翻译。

社区书记说,每次小宇发病伤人后,总会出现一个颤巍巍的老人,跟对方讲“这是我儿子,他有病,损失我来赔”。

1月19日,金性勇感谢爱心车队人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郑梦雨 摄

媒体的报道突然给父子俩带来巨大关注,有爱心车队想为老人提供服务,金性勇婉拒,“谢谢你们,我有月票,我坐公交习惯了”。

面对物质上的帮助,金性勇总是答复对方:“我够吃够喝了,人心要满足。我没那么困难,不太会请别人帮忙。这样我心里更舒服,谢谢社会各界。”

“心里老是不平静,老是觉得吃亏,就要犯错,就很危险。”他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体面,温和平静、坚韧持守。

父子俩互相搀扶,“相依为命”,关系越来越亲密。杭州放映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小宇说“爸爸,有空我们一起去看”,金性勇说“我陪你看,虽然我不一定看得懂”。

金性勇近来的开心事是,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答应让他和儿子一起入住。“我们不分开”,金性勇哽咽,“我要抓紧时间陪儿子”。

小宇希望在父亲88岁前完成他的第二本本雅明著作《拱廊计划》的翻译,之后暂停工作,开始学习西班牙语。

“我不是天才,我需要努力。”金晓宇说。

我问金性勇:“爱是什么?”他说:“爱是最宝贵的东西。”

电影《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在诺贝尔奖答谢辞中说:“在爱的支持下,我能够找到生活的逻辑和生命的理由。”

这“爱的支持”里,有温柔、关照和尊重,让“金晓宇”们守护住自己的“美丽心灵”。(记者郑梦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资讯

贵州酒桌“异象”:国酒茅台不常见,反倒是这3款无名酒受人追捧

贵州省是我国著名的“酒都”,也是我国白酒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几千年的酿酒历史;而且贵州的酒文化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贵州的美酒一直都是层出不穷,美酒佳酿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很多美酒凭借着自己超高的酒质走向了国际舞台,这其中我

梁朝伟、王一博主演电影《无名》发辟谣海报,否认全片上海话

新京报讯 1月5日,电影《无名》发布海报,否认全片均为上海话。官方微博发文称:“阿拉不是全片上海话,亦有普通话、广东话、外国话。”图片来自官方微博据悉,电影《无名》由程耳执导,由梁朝伟、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影片聚焦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

电影《无名》发海报“辟谣”:不是全片上海话

1905电影网讯1月5日,电影《无名》片方针对网络上的种种猜测,特意发布一张海报“辟谣”,明确表示主演们在片中不是只讲上海话,还会出现普通话、广东话和外语。在《无名》之前发布的预告片中,王一博和王传君在一场海边滩涂抛尸戏份中全程使用上海话曾

“上海出品”电影《无名》年初一上映:去看一个见所未见的世界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吴翔)农历兔年大年初一,由导演程耳倾力打造的电影《无名》将上映。该片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王一博主演,讲述了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  曾执导《边境风云》《罗曼蒂克

电影《无名》辟谣,否认全片上海话

1月5日,春节档电影《无名》在其官微发布海报,否认全片均为上海话。官方微博发文称:“阿拉不是全片上海话,亦有普通话、广东话、外国话。”据悉,在《无名》之前发布的预告片中,王一博和王传君在一场海边滩涂抛尸戏份中全程使用上海话曾引发关注。不少影

《无名》大年初一上映,当初《长空之王》撤档,对王一博是件好事

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的电影《无名》,将于大年初一上映。我突然觉得,当初《长空之王》的撤档,对王一博来说是一件好事。要知道王一博,已经有六七年没有新的电影上映了。大家对于王一博这部时隔六七年的电影,有着特别大的关注度。看《无名》的预售情况就知道

梁朝伟、王一博主演,电影《无名》辟谣全片上海话

1月5日,电影《无名》官微发布一张“辟谣”海报,否认全片均为上海话:“阿拉不是全片上海话,亦有普通话、广东话、外国话。”据悉,电影《无名》由程耳执导,由梁朝伟、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影片聚焦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

程耳新片《无名》定档大年初一,梁朝伟王一博主演

1月1日,电影《无名》宣布定档2023年大年初一(1月22日)上映。《无名》由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王一博、周迅、王传君、黄磊、张婧仪、大鹏等主演,聚焦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

梁朝伟、王一博主演电影《无名》发布定档海报,大年初一上映

新京报讯 1月1日,电影《无名》发布定档海报,宣布该片将于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官博配文:“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的我们。”定档海报。据悉,电影《无名》由梁朝伟、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影片聚焦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

《无名》辟谣上热搜,《长空之王》追加投资,王一博粉丝:我好忙

谁能想到,在这距离《无名》预售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在王一博粉丝们为了宣传《无名》各显神通的时候,《长空之王》胎动了呢?在《长空之王》告诉所有人“2023年不负期待”的时候,大家也是看到了新海报营与以往的不同!总策划有谭瑞松,杨伟,周国强;总监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尤尼克斯球拍伦敦旅游网阿玛尼奢侈品防溺水安全知识网湛江头条新闻网丽水新闻头条网三只松鼠资讯网C罗球迷网来宾新闻资讯网西点蛋糕烘焙网唯品会购物网户外越野发烧友雅马哈品牌网郑恺影迷网鸿星尔克股票网
无名电影影评网-电影无名简介、电影无名剧情介绍大结局解析、王一博张婧仪无名片段、《无名》何时上映、电影无名演员表、无名全部演员表介绍、电影《无名》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王一博领衔主演,周迅、黄磊特别出演,森博之、董成鹏、王传君、江疏影、张婧仪主演,于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上映。
无名电影影评网 62229.cn ©2022-2028版权所有